寂光院 – 歷史之美、寧靜之境

在京都東北的大原山區,隱藏著一方寧靜祥和的綠洲-大原寂光院。這座古老的寺廟,不僅是代表大原地區的名寺,更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。寂光院曾遭大火焚毀,但於2005年完美重建,展現出古老莊嚴的面貌。

寂光院與三千院同為大原地區的代表寺廟,以日本名著《平家物語》的舞台而聞名遐邇。這裡曾是一座尼姑庵,平清盛的女兒建禮門院在平家滅亡後亦曾在此隱居。寺廟內保存著建禮門院的蹤跡,如建禮門院住居的遺跡、朧之清水等,讓人感受到她悲壯而動人的人生。

寂光院的特色不僅體現在歷史建築,更包括美麗的迴遊式庭園。夏日的紅山紫莖和秋天的楓葉,讓這片寧靜的山寺彷彿置身《平家物語》的世界。四方正面之池的迴遊式庭園,充滿靜謐與綠意,讓遊客在清靜中尋找一方心靈的寧靜。

寂光院是由聖德太子於7世紀建設的天台宗尼姑寺,山號清香山,寺號玉泉寺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寺內供奉的6萬尊木雕土地公菩薩立像,是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,據說是由聖德太子親手雕刻的。寂光院的歷史也深深與《平家物語》的故事相連,將古老的神話與現實交織在一起。

遊覽完寂光院,您還可以前往附近的三千院,參觀更多的歷史建築,並在自然步道中感受大原山區的靜謐。夜晚的大原,星光點點,是探索歷史與自然的絕佳時刻。

大原寂光院,是一處融合歷史、宗教和自然之美的寺廟,無論您是追尋歷史足跡,還是尋找一處寧靜的山寺,這裡都將是您心靈的靜謐樂章。

寂光院 – 由來與歷史

寂光院,是一座屬於天台宗的尼寺,又被稱為玉泉寺,據說建於推古2年(594年),是為了聖德太子追念其父用明天皇的菩提而興建。 最初的本尊據傳是由聖德太子親手製作的六萬尊地藏菩薩,然而目前已不復存在。

在鎌倉時代製作的舊本尊(重要文化財)在平成12年(2000年)5月9日的火災中被焚毀,經文化庁的指導,由美術院財團進行修復工作,並被安置在境內深 處的收藏庫中。 如今,由美術院所模刻的地藏菩薩像則被安置在本堂中。

寺院的第一任住持是玉照(たまてるひめ),是聖德太子的乳母,她於敏達13年(548年)出家,是日本佛教最早的三比丘尼之一,法名為慧善比丘尼。 據傳,此後,來自高貴家族的姫君們世代擔任住持,繼續守護法燈。 然而,由於缺乏史料,詳細內容無法考證,因此將阿波內侍(藤原信西之女)定位為第二代住持。 她是崇徳天皇寵愛的女官,出家後於永萬元年(1165年)入寺,並稱為証道比丘尼。 在出家之前,她曾在宮中的建禮門院侍奉,而在這片青蔥的土地上,她被視為著名的「大原女」的原型。

第三代建禮門院(平清盛之女、高倉天皇中宮、安德天皇母)於文治元年(1185年)9月入寺,法名為真如覺比丘尼。 在源平合戰失敗後,建禮門院與她的侍女們一同隱居於寂光院,追念在壇ノ浦覆滅的平家一族以及她親生兒子安德天皇的菩提,並度過了餘生。

在平成12年(2000年)的火災之前,本堂內殿和柱的風格保存了飛鳥・藤原風格和平家物語時期的風格,經過多次修復後傳承至後世。 外殿則是在慶長8年(1603年),豊臣秀頼委託片桐且元作為工事奉行修理時採用的桃山風格。 此外,在江戸時代初期,豊臣秀頼、淀君和徳川家康等人也為其復興付出了努力。 現今的本堂是按照古式忠實地進行了恢復。

本堂前西側的風景優美的庭園被描繪在《平家物語》中,以心字池為中心,千年的姬小松、汀上的櫻花,以及苔蘚覆蓋的石頭,展現出宜人的風情。 姬小松是在《平家物語》的《灌頂卷》中被描述的,那裡有「池邊漂浮的草,隨波漂蕩,如同展示錦緞一般。在中島的松樹上,紫色的花朵隨風搖曳 」的傳說。

文治2年(1186年)春季,建禮門院從翠黛山(正對本堂的山)的花摘回來,登場與後白河法皇進行面談,這一幕也被描寫在文中。

寂光院境內地圖

交通:

  • 從京都站前往京都巴士17號線(18號線)〔C3月台〕
  • 從京阪電車「出町柳站」前搭乘京都巴士10號線、16號線、17號線
  • 從市營地鐵「國際會館站」搭乘京都巴士19號線

地址:京都市左京區大原草生町676
時間:09:00-16:30
定休日:無休
費用:成人/高中學生 600日元;國中學生 350日元;小學生 100日元
電話:075-744-3341
網站:官方網站

開啟Google定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