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函館區公會堂 – 融合西日設計的建築瑰寶

舊函館區公會堂

自函館港對外通商之後,這座城市就開始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,最具代表性的範例為舊函館區公會堂。公會堂落成於1910年,整體建築充滿優雅、華麗的殖民風格,是一座融合西式和日式設計的建築瑰寶。

1907年,舊市鎮廳在函館大火中毀壞後,即以這棟華麗的歐式建築取而代之,成為新市鎮廳。日本皇室在造訪函館時,即下榻於公會堂的雅緻客房中。現在大廳仍是舉辦音樂會等活動的重要場地,從公會堂的陽台上,可以欣賞到函館灣美不勝收的景色。

舊函館區公會堂

公會堂的設計獨具匠心,大面積的對稱窗戶和陽台使公會堂有獨特的對稱美感。藍灰色的牆面與黃色的窗框形成強烈對比,更令人眼睛為之一亮。公會堂在四周綠樹聳立特出,並可眺望一望無際的函館灣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。

儘管舊函館區公會堂的殖民風格非常明顯,卻仍保留了日式設計。日本美學元素主要是表現在室外樑柱和陽台設計上。在室內,則可在新藝術派的室內裝潢中看見融入的日式圖案。

如果你想要體驗一下貴族的感覺,公會堂提供各種晚禮服和燕尾服,並可搭配不同配件,讓你看起來像個貴族紳士或淑女,這裡也提供兒童專用服裝。換上搶眼的服裝後,可自由在這棟華麗古蹟的各個角落拍照留念。

來到函館旅遊,一定要到舊函館區公會堂走一趟,欣賞這座融合西式和日式設計的建築瑰寶!

舊函館區公會堂
舊函館區公會堂
舊函館區公會堂 – 由來與歷史

舊函館區公會堂於明治40年(1907年)8月的大火中,因市政廳和商會遭到焚毀,因此在明治43年(1910年)9月作為居民聚會場所和商會辦公處竣工。當時,由居民志願者成立了「公會堂建設協議會」,但由於大火後的情況,只募集到了僅僅數千日元的捐款。因此,他們向當時的豪商相馬哲平先生諮詢,結果獲得了5萬日元的捐贈,使得該建築物的建設費用約為5萬8千日元。(設計者為函館區技手小西朝次郎,監督為函館區技手渋谷源吉,請負人為函館區民的村木甚三郎)大正12年(1923年),商會的辦公處遷移後,該建築物廣泛地被用於函館市民的演奏會和展覽會場地等。此外,於明治44年(1911年),皇太子殿下(後來的大正天皇)在北海道行幸期間曾作為住宿之所,大正11年(1922年)摄政宫殿下(后来的昭和天皇)也曾使用該建築物,平成元年(1989年)則作為當時天皇和皇后在北海道行幸時的住所。

明治43年(1910)

這座建築物是作為市民集會場和商會辦公處而建造的。建造費約為5萬8千日元,其中5萬日元是由第一代相馬哲平捐贈的。此外,在明治44年(1911),皇太子(後來的大正天皇)在北海道行幸期間曾被用作住宿之所。

大正時期至戰時中(1912-1945)

商會辦公處遷移後,該建築物廣泛地被用於函館市民的會議、祝賀、演奏會和展覽會等場地。在昭和2年(1927),作家芥川龍之介和里見弴前來演講。

戰後混亂時期(1945-1956)

在戰後混亂期間,這座建築物被用作軍隊指揮部和醫院等設施,之後被用作海難審判所和林務局辦公室。在昭和29年(1954)的洞爺丸颱風期間,海難審判在一樓的大餐廳舉行。

昭和32年至54年(1957-1979)

該建築物再次被用作市民聚會場所。車道被恢復,外牆的顏色被重新漆成粉紅色和白色。作為明治時期的西式建築,被評價具有歷史價值,於昭和46年(1971)被指定為道路上的有形文化財,昭和49年(1974)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。

昭和修復期(1980-1982)

從昭和55年(1980)到昭和57年(1982),進行了首次根本性的保存修復工程。在進行修復前,他們仔細地研究了這座建築物的任何改變,發現旧公会堂的外牆原本是青灰色和黃色的,還有室內房間的劃分有所變更。

昭和修復以後(1982-2018)

這座建築物開始向市民和觀光客開放。此外,還提供租賃服裝服務,讓人們體驗當時社交界的華麗氛圍,成為每年約15萬人造訪的市內著名旅遊景點。此外,它也被用作終身學習設施,包括音樂團體的音樂會和當地高中生的野餐等活動。


交通:

  • 距離函館站車程約10分鐘
  • 從市電「末広町電停」下車步行約7分鐘
  • 從函館巴士「公會堂前」下車步行約3分鐘

地址:北海道函館市元町11號13號
時間:請在公開時間結束前30分鐘入館

【夏季】4月1日至10月31日
週二至週五,上午9點至下午6點
週六至週一,上午9點至下午7點

【冬季】11月1日至3月31日
上午9點至下午5點

定休日:12月31日-1月3日
費用:一般 300日元 / 學生・學童・兒童 150日元
電話:0138-22-1001
網站:官方網站

開啟Google定位